close

這是小鳥胃妙麗寫的第一篇部落格文章,讓我先自嗨灑花一圈,因為過去常常想寫一些記錄,但是卻又不知道從何下筆,總是苦惱萬分,所以如今終於開始寫了,實在是可喜可賀~!

最近美食界最夯的話題大概就是日本和牛,小鳥胃妙麗因為工作的關係,也吃了一些日本和牛,吃到後來有個心得:日本和牛涮著吃、烤著吃,就是不要吃牛排!

 

(圖:今年獲得「全日本第一肉牛」稱號的宮崎牛,做成小塊牛排品嘗,油花光用視覺看就很豐富,吃下去就更不用說,真的一兩塊就已經覺得膩到可以了。)

小鳥胃妙麗個人非常喜歡吃牛排,第一次吃到升天的牛排,就是茹絲葵的牛排。我還記得那天傻呼呼地在前菜不小心吃好吃滿,本人小鳥胃立刻滿了,所以若沒記錯,整塊8盎司,大概只吃了三口就打包帶回家,那天晚上寫稿寫到半夜的時候,突然一陣飢餓感來襲,想到打包回來的牛排還沒吃,下地獄的時候又要多吃一筆,所以就把牛排切成牛柳狀,拿平底鍋稍微煎熱來吃。殊不知,即使經過那個長時間,還又再烤過,吃起來依然非常多汁軟嫩,從此開啟了我對牛排的新視野,也因為這樣害我只要一吃到不好吃的牛排,就會立刻嫌惡地完全不想再碰。(完全離題)

再回到日本和牛,大家應該知道,日本有名的和牛,其實都是關西地區出產的但馬牛,特別是松阪牛、神戶牛、近江牛等,又被稱為日本三大和牛,總之就是貴桑桑的牛肉,像是神戶牛,即使在日本當地吃,100公克最多5塊小肉塊,也差不多要3,000到4,000日幣,還不含稅,換算下來超過台幣1,000元,等於一塊小肉塊就要近200元,吃下去連塞牙縫都不夠,想要吃肉吃到飽,根本奢華到會下地獄阿!吃完那頓就立刻吃土。(又再度離題)

(圖:神戶牛牛排視覺上很美味)

(圖:順便附上教父牛排賣的9+等級的澳洲和牛,可以看得出來肉質油花的差異,但是其實澳洲和牛分級跟日本和牛分級不一樣啦,這個大約是日本和牛A3等級。)

(圖:神戶牛如果拿出冰箱,放在那邊大概15分鐘內就會發現油脂開始化開,真是頗驚人!)

小鳥胃妙麗在日本和牛解禁開放來台前,有吃過的就是A5等級的神戶牛跟東北地區出產的前澤牛。神戶牛吃的是類似牛排的作法,視覺超滿足,油花真的美得像幅畫,但吃完後歪腰,覺得怎麼沒有我期待中的美味,比如應該要很多汁鮮嫩之類的(誤會很大)。反而是前澤牛讓我印象很深刻,當時吃了涮涮鍋、烤肉、小牛排這幾種料理方式,每一種都立刻有種置身天國的fu。

當時完全不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,後來因為工作觀關係吃了一圈提供日本和牛的飯店、餐廳後,就突然懂了原因何在。因為日本和牛的油脂實在是太豐富,雖然吃起來入口即化,但是如果是吃牛排,一次那麼一大口和牛肉吃到嘴裡,不覺得膩才奇怪吧吧吧吧吧~可是如果薄薄的一片,用來吃涮涮鍋或是烤肉就很適合,搭配清爽型醬料,像是柚子醬油之類,提味又清新,味蕾整個很嗨新。所以這可能是為什麼小鳥胃妙麗覺得吃前澤牛那次很美味,整個就是受到料理手法影響。所以以後我如果看到要吃日本和牛牛排的人,我都要向他/她致上最高敬意,因為這個人肯定非常愛吃牛肉,而且超愛油吱吱的牛肉,才有辦法吃得下日本和牛牛排。

BTW因為日本和牛油脂太豐富(講超多次),所以若真的要吃日本和牛牛排,厚度大概也不會超過1公分(澳洲和牛至少可以4公分),煎的過程一定要讓表皮變得酥脆,這樣才能吃得到軟嫩,然後也不能吃太多,大概3-4盎司就已經算是非常多,不然會被日本和牛的油脂給膩到。

這次台灣進口的日本和牛,第一波都是以宮崎牛為主,宮崎牛今年在日本和牛版的奧林匹克大賞中拿到「全日本第一肉牛」稱號,但為什麼大多數飯店跟餐廳業者引進宮崎牛居多,其實是因為宮崎牛的產量多,而且加工廠距離機場近,也就是說貨源比較穩定啦,所以就先以宮崎牛為主。後來業者就開始引進其他地區的和牛,像是晶華酒店就引進鹿兒島的和牛,美福飯店則是獨家進口神戶牛,另外美福超市也有很多不同種類日本和牛可以買回家自己做。至於價格目前看到飯店或是餐廳都是3,000元到8,000元不等。(同樣吃一次就準備這個月吃土的概念。)

 

(圖:美福飯店神戶牛炙燒握壽司版本,吃起來肉質很嚼勁,師父說因為神戶牛油花多,所以烤個幾秒鐘就已經是三分熟了。)

 (圖:日本和牛還是切成薄片吃涮涮鍋或烤肉比較美味,圖片是神戶牛。)

 (圖:滿滿的神戶牛。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鳥胃妙麗 的頭像
    小鳥胃妙麗

    小鳥胃妙麗的美好生活

    小鳥胃妙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